发布时间:2013/9/11 本文由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发布 编辑:温州商报 浏览:6514
饮食逐渐“重口味”,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增加
每年我市至少有10名30-35岁年轻人因心肌梗塞死亡
图:2012年温州居民心血管病病死亡数据
☉商报记者 张雅丽 见习记者 朱矛矛
日前,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2》称,我国每10秒钟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病。相比北方人重口味的饮食习惯,瓯菜等清淡的菜肴让温州在全国尚属心血管病低发地区。
然而,据温医附二院心血管中心透露,温州酒桌、消夜文化盛行,近年来口味逐渐倾向辛辣,加之又缺乏运动,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趋势加快,虽然患者基数低,但每年的增幅却超过10%。
60岁以上心血管病死亡率最高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2》指出,我国心血管病(冠心病、脑卒中、心衰、高血压)现患人数约有2.9亿,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2人患心血管病。
高血压为脑卒中和冠心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该报告指出,按照1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平均年增长3%的比例计算,全国每5个人中就有1个人患有高血压。数据显示,每年我国约有350万人死于心血管病,占总死亡原因的41%,居各种疾病之首。
而在温州,根据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的《2012年居民病死伤报告》,去年我市共有5782人死于心血管病,其中1154人死于高血压性心血管病、2455人死于急性心肌梗塞、1203人死于其他冠心病,60岁以上人群的死亡率至少6倍于其他年龄群,且男性比例更高。
30-35岁心梗死亡病人每年至少有10人
据温医附二院心血管中心透露的数据,今年1-7月份医院心血管门诊量超过3.8万人次,平均月门诊量约为5500人次,较去年同期增加了12.3%。
“基数不高,但每年病人的增幅却很大。”该院心血管内科教授、副院长唐疾飞称,温州地区心血管病发病率年均增幅超10%,其中冠心病人接诊率居首位,其次是急性心衰和心肌梗塞。在温医附二院,每年至少要开展120台以上的急性心肌梗塞急诊手术,虽然手术抢救率约有99%,“但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心肌梗塞后,错过了最佳的抢救期,送至医院前就已死亡”。
每年突发心肌梗塞而死亡的病人中,30-35岁的年轻人至少有10人。
30%-40%的心血管病死亡人群与吸烟有关
医学上,心血管病发病率与当地的气候环境、空气质量(包括pm2.5)、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性有关。近年来,温州人的饮食结构发生变化,除了传统的呛蟹、泥螺等腌制食物,重口味的辛辣食物成了温州人餐桌上的香饽饽。
“膳食不合理、吸烟、饮酒、消夜、熬夜,当这些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成为流行元素时,温州本地的心血管发病率势必会上升。”唐疾飞教授表示,糖尿病居心血管发病诱因首位。
心血管病的第二杀手则是吸烟,“过去大家普遍认为吸烟对肺的影响较大,实际上吸烟者的冠心病、主动脉瘤、血管病变的发病率明显偏高”。此前有调查数据显示,吸烟者冠心病的发病率较不吸烟者高3.5倍,冠心病死亡率高6倍,心肌梗塞发病率高2-6倍。心血管疾病的死亡人群中,30%-40%与吸烟有关。
冠状动脉造影可检查心血管狭窄、堵塞程度
事实上,心肌梗塞发病前,均会出现胸痛、胸闷等一系列的征兆,最佳的抢救时间是发病后的12小时内。
“心血管病高危险人群,出现心梗的征兆后,及时发现并抢救,可以帮助病人抢得一线生机。”唐疾飞教授称,心肌梗塞发病前期的胸痛、胸闷症状与普通疾病短时间的不适有所区别,一旦发病,胸闷时间通常会持续15-30分钟,严重的可能会昏厥,“有的病人可能在晕倒之后会短暂苏醒,胸痛症状减弱,这并不意味着度过危险期,还是要立即送医抢救” 。
唐疾飞教授介绍,市民可以通过弗明汉量化分析表,根据年龄、生活习惯、生活环境、疾病史、家族史等因素计算未来10年冠心病发作概率。如果被初步诊断为心血管病高风险人群,建议到心血管专科就诊。
此外,对于有心血管病史或出现不适症状的市民,尤其是持续胸闷超过10-15分钟者,建议通过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血管的狭窄、缺失、堵塞程度,血管病变超过70%者,需要住院进一步治疗。
>>>案例1
性别:女 年龄:28岁
职业:潜水教练
病史:去年潜水时出现晕厥,检查发现心脏偏大、偏厚,可能有恶性心律失常。调查病史时发现,她的心血管病存在家族遗传性,20年前她的父亲曾因心肌病室性心律失常两度病发,虽然成功抢救,但如今大小便失禁,处于植物人状态。
治疗:成功抢救后安装了ICD,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率下降95%左右。
>>>案例2
性别:男 年龄:60岁
职业:退休在家
病史:有心脏病家族史,患高血压、高血脂,平日有酗酒习惯,属于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此前,出现几分钟的胸闷、胸痛,去医院就诊,但未根据医嘱按时服药。半年后,发生心肌梗塞。
治疗:检查发现3条血管有病变,其中一条100%堵塞,一条85%堵塞,另外一条血管壁狭窄率达到60%。做心脏急诊手术,搭了两个支架。
今年做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时发现,血管壁变得较光滑,一条血管狭窄率由原先的60%下降到40%,没有新的血管病变。
>>>案例3
性别:男 年龄:37岁
职业:上班族
病史:本身就有基础性心脏疾病。病发前一天值完夜班,次日下午去打羽毛球,运动时心脏病突发倒地。
治疗:发病后,有专业医生迅速为其展开心脏按压、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但抢救无效,未来得及送往医院,当场死亡。
本文摘自:温州日报 2013/08/27 03版
原文链接:http://wzed.66wz.com/html/2013-08/27/content_15043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