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医院动态 > 媒体报道
【温州商报2013/08/20】附二医首创医院与社区间儿童直接转诊模式

发布时间:2013/8/21 本文由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发布 编辑:温州商报 浏览:6659

附二医首创医院与社区间儿童直接转诊模式

患儿在社区医院就可接受康复治疗

商报记者 张雅丽

经过一个月的试运行,五马街道江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康复指导站正式启用,每日可帮助10-20名儿童开展运动、理疗康复。作为附二医的社区康复指导站,在温州首创医院与社区间直接转诊模式,各种运动发育迟缓、急性运动障碍恢复期患儿经附二医儿童康复科诊断后,可直接转到社区接受康复训练。

大医院儿童康复预约需要等半年

目前, 我市仅少数医院有儿童医学康复训练资质,康复患儿主要集中在附二医儿童康复科就诊。除了急性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损伤患儿,还包括高危儿、亚急性的先天性发育迟缓与运动障碍儿,年门诊量接近1万人次,且每年以10%的比例递增。

数据显示,近28%的早产儿出现各种发育迟缓,成长过程中将出现智力落后、发育迟缓、脑瘫、癫痫等一系列后遗症。附二医康复医学科主任陈翔称,有的孩子出现剪刀步、足内外翻、醉汉步、尖足等异样走路姿态,早期常被误认为是走路习惯的问题,事实上他们可能存在运动功能障碍,由大脑或肌肉发育迟缓所致,这类病儿,也是医院门诊中增长最快的一类。

由于医学康复治疗周期长,医院病房资源有限,以致医院康复治疗一号难求。陈翔透露,在医院门诊排队的康复治疗病儿,预约已排到了半年后。

社区医院开出全市首个儿童康复指导站

左侧肢体行动敏捷,右侧却紧绷如弓,这个月,4岁的童童被转诊到江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指导站继续治疗。此前他已经在附二医进行了2年治疗,考虑到康复情况良好,他被转诊到社区。据悉,这是我市首家设在社区医院的儿童康复站点。

7月初江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附二医康复中心达成对接,成立康复指导站,附二医康复科下派康复治疗师长期驻点社区,医院康复科专家每周定期到指导站指导。康复指导站投入使用后,已有数十名患儿经医院转诊到社区治疗。

陈翔介绍,昏迷、气管插管以及脑部术后的病人病情尚未稳定,需要在医院实施急性期的康复治疗,而对于发育性运动迟缓的病例,如果长时间在医院排队预约,可能将最佳的治疗期都浪费在排队上,转诊社区治疗,就能尽快进行康复干预。

区别于医院康复病房,社区康复指导站主要为患儿提供四肢的被动和主动训练,肌力和肌张力,以及关节活动度的训练,配备了低中频治疗仪、脑循环治疗仪、导频治疗仪、生物反馈、各种智能化运动训练仪等。社区医生汤克信透露,下阶段还将引进中医的针灸、推拿等治疗手段,帮助儿童康复。

我市首创儿童康复三级诊疗模式

除了在社区医院开设康复指导站,此前附二医康复中心还在鹿城区人民医院开设了鹿城区康复分中心,依据患儿病情的轻重缓急,实施双向转诊,在温州首创儿童康复三级诊疗模式。

一个月前,一名因车祸而昏迷的患儿在医院经抢救,逐渐恢复意识后,需要继续进行语言、认知功能的康复训练。基于病情趋向稳定,他由附二医转诊到鹿城人民医院康复分中心治疗,附二医康复专家每周到分中心查房,为病人制定新的康复方案。由于恢复效果良好,本周他再次被转到附二医,进入中期的康复训练,预计半个月后,即可出院转入社区医院开展恢复期的康复治疗。

事实上,这种三级诊疗模式是以附二医康复科为总部,下设分中心和指导站,利用二级医院与社区的医疗资源,依据患者的病情进行科学分流,既能缓解大医院的就诊压力,也能让非急性的患儿及时获得康复训练,帮助身体功能恢复。

陈翔称,发育迟缓、运动障碍患儿,越早治疗,康复的几率越大,3岁前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脑瘫患儿最佳的康复治疗期是6月龄, 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期,康复几率则越来越小。

 

本文摘自:温州商报 2013/08/20 07

原文链接:http://wzed.66wz.com/html/2013-08/20/content_1499505.htm

首 页| 医院概况| 科室风采| 医疗服务| 大众健康| 医院动态| 信息公开| 科研教学| 党建风采| 员工版区| 医院邮箱
Copyright © 2014 wzhealth.com All Rights Resevered.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联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