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2/17 本文由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发布 编辑:健康报 浏览:6808
新闻背景 最近在北京发生的一件令人心痛的事受到广泛关注:一名50多岁的骑车人被轧成重伤,在转送医院的路上少有车辆愿意避让救护车,3公里路走了40分钟,最终伤者死在车上。这件事再次证明患者上了急救车不一定生命就得到了保障,安全转运其实是一个需要社会关注的系统工程。今天我们邀请几位不同专业领域的医生告诉大家,除了急救车遇堵造成转运难等公众看得到的问题外,特殊病人的转运还有着非常复杂的技术要求,而在这些方面,我们离安全转运距离很远!
新生儿转运未成体系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儿内科主任 林振浪
新生儿转运通常指医院外的转运。危重新生儿的转运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转送患儿,而需要在整个转运过程中对患儿进行严密的监护和及时的救治。在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发达国家建立新生儿转运系统已有30余年,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医疗体系。
我院和育英儿童医院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新生儿转运工作,并配置了一整套新生儿转运专用设备,如转运暖箱、转运呼吸机、转运监护仪、气源、负压吸引器等,以救护车为交通工具,主要辐射周边地区,积累了一定经验,现对新生儿转运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1.我国新生儿转运系统尚不规范,基本是正向转运,即危重病人转到上级医院,患儿病情好转后并没有转送到下级医院。近年来大医院新生儿科经常会出现病房人满为患、医生和护士不堪重负的状况,一些基层医院新生儿科有病床却没病人。因此,建立一个统一的新生儿分配转运体系迫在眉睫,即开展新生儿双向转运网络系统,合理配置病人资源,让不同级别的医院接收危重程度不同的病人,即将危重病人转送至上级医院,将病情稳定但需要继续住院治疗的病人转送至下级医院继续治疗。
2.目前一些基层医院缺乏转运意识,甚至让危重新生儿带个氧气包就让家长自行转运到上级医院。这种行为应杜绝。应对新生儿病房进行分级,每级病房有严格的收治标准。如病人需要转院治疗,由诊治医院提供病情介绍并联系好上级医院进行转运。在转运小组抵达现场前,转诊医院应与监护中心交流患儿病情,讨论临时处理措施。
3.由政府提供统一、完备的转运设备和救护车,新生儿监护中心转运人员24小时值班待命,当需要转运时能迅速出动,保证患儿安全快速送达。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建设和宣传,避免“北京3公里开40分钟致伤者死亡”的悲剧再次发生。
4.现阶段,我国新生儿转运以救护车为主。为了实现更快速、较长距离的转运,有条件的地方还可开展航空转运,可选用直升机和民航班机,以直升机为转运工具可作为我国新生儿转运的补充途径。
本文摘自:健康报 2012/12/21
原文链接:http://www.jkb.com.cn/document/340949.htm?docid=340949&cat=09B&sKeyWord=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