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医院动态 > 媒体报道
【温州都市报】温州援非医生讲述四次艰难撤离

发布时间:2013/1/3 本文由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发布 编辑:温州都市报 浏览:8027

昨天下午,温州东高速口,援非医生郎丽萍(右)从同事们的手中接过鲜花。 见习记者 姚卡/摄 

昨天下午,温州东高速口,中国援中非医疗队中3名温州队员顺利抵达家乡。图为援非医生余作黔(左)、郎丽萍(中)与李松莲(右)从亲人和同事手里接过鲜花。 见习记者 姚卡/摄 

面对中非动荡局势,包括来自温州10名队员在内的16名援非医疗队队员,

截至昨晚已全部回国

昨晚,从肯尼亚至广州的KQ886航班缓缓降落白云机场,吴荣瀚和他的队员走出舱门,这几日惊心动魄的经历让他们变得更从容,队员们深深地吸了一口重返祖国大陆的第一口空气,亲切的味道让他们有些情不自禁。

至此,包括吴荣瀚在内的中国援中非医疗队16名队员(其中来自温州的有10人)在各方的紧急帮助下,全部从战火纷飞的中非安全撤离,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动荡中的城市气氛变得异常紧张,当地机场一度关闭,到处是持械的暴民,援非医疗队队员这段时间在中非是怎么生活的?又是如何安全撤离是非之地的?昨天,本报记者在广州白云机场,对返回国内的援非医疗队队员进行了采访。

撤离前夕一直在给病人做手术

吴荣瀚是第十五批中国援中非医疗队队长、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5病区副主任。去年814日,吴荣瀚等16人远赴中非首都班吉,在当地的友谊医院开始为期两年的援中非医疗。这支医疗队中有10名队员来自温州的各大医院。

上月初,中非爆发军事冲突。吴荣瀚说,起先他们以为只是小打小闹,也没有太关心战事。直到上月下旬的一天,反政府武装攻下中非第三大城市,他们才觉得事态有些严重了。

上月21日,外交部领事司和中国驻中非使馆提醒中国公民和机构密切关注当地局势,暂时切勿前往中非首都班吉以外地区。

医疗队作了一些紧急准备,备足了食物和水,特别是饮用水,他们购买了很多,几乎可以够一个月使用。那时候,我们并没有想到要走,因为当地很多人及华人都需要我们的帮助。吴荣瀚说,他们想留到最后,想为更多的人提供帮助。

吴荣瀚在微博上写道:所有援非医生都和往常一样在继续帮助着这里的人们,履行着医者神圣的天职。

吴荣瀚说,虽然那个时候,有些华人已经开始撤离了,但所有队员在未撤离之前都在坚守岗位,每天工作照常,就在撤离的前一天,他们还在为病人做手术。

机场回来要过20多关现金被劫

虽然战火尚未蔓延至班吉,但城里也开始乱了,街上到处是运兵车。吴荣瀚说,其实反政府武装进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那些趁火打劫的暴民。

队员周奇说,有一天夜里,他们从机场回医院,本来20分钟的路程走了2个多小时,过了20多个关口。这些关口都是当地人设置的,一看到他的车,就上前拉车门要求检查

吴荣瀚说,一个关口守着十几个拿着砍刀和铁锤的黑人。在一个关口一当地人抢走队友的腰包,拿走了一些现金才肯放行。

吴荣瀚说,担心他们自己还没撤离,反政府军队就进城了。为此,他们准备红十字床单作为旗帜,并制作了一些标语牌,表明自己的身份,并告诉对方医生是来帮助他们的。

第一次撤离: 16个人只能走10

当地反政府武装逼近首都班吉,大部分华人已经撤离,援非医疗队也不得不撤离了。吴荣瀚说,由于局势紧张,飞机票是一票难求,他们曾到飞机场赶了4次飞机,最后一次总算走成了。

上月28日,中国援中非医疗队准备撤离中非,大使馆通知他们立刻赶往机场去喀麦隆。然而上月29日直到登机前,援非医疗队的队员才知道,16名队员只有10个舱位,有6个人必须留下来。

吴荣瀚说:谁愿意留下的请举手。但我要说清楚,大使馆一工作人员说这可能是最后一趟撤离的航班了。此时,很多队员默默地都举手了,吴荣瀚哭了。

我是队长,肯定是留下。可让我选择谁留下,很是个难事。吴荣瀚说,最后他根据队员的职业特点和医院的工作需要,留下了5个人。包括他在内的其中4人来自温州,分别是内科医生周奇、曾刚焕,还有大厨林平。另外还有两位是来自舟山的医生。

送走了队友,他们回到医院。周奇说,大厨林平给大家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其实就是四菜一汤,配上了法国红酒,我们好想喝醉,但想想第二天还要工作,没多喝。

第二次撤离: 买了6张票却只有5个舱位

上月30日,在大使馆的努力下,吴荣瀚他们预订到了6张去喀麦隆的机票。然而等他们赶到机场,工作人员却告诉他们只剩5个舱位了。

谁留下,我是队长,当然是我。吴荣瀚说,他决定要留下时,周奇眼圈红了。

周奇说:我们不能把你一个人留下,我陪你。

我也留下来陪你。曾刚焕和林平也不约而同地说道。

你们不走真走不了了,我留下,大使馆会关照我的。吴荣瀚劝道。

你不走,大家都不走。周奇说,他们想通过大使馆沟通,是否能再拿到一个舱位。就在他们推让时,最后那5个舱位被其他人订走了,最终6人只能撤回医院。

第三次撤离: 临时通知机场航班取消

事后,在大使馆的帮助下,又订了61231日上午7时去往喀麦隆杜阿拉的机票。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一经理说,这次肯定能走成,并对前一天的事情表示歉意。

那天夜里,想到要回家,我们都没怎么睡觉。吴荣瀚说。大厨林平幽默地说:我估计反政府武装不会一大早攻城,因为打仗也要吃饭呀,等他们吃完早饭,我们早走了。

吴荣瀚等人准备当天凌晨5时许就赶往机场。然而,正当他们准备行李赶去机场时,接到埃航工作人员的电话,机场尚未解禁,航班取消了,而且11日元旦也没有飞机。

这一番话,让我们的心凉到了脚底板。吴荣瀚说,干脆从来没有希望,这样反复希望破灭真的太折磨人了。

第四次撤离: 在飞机上睡了一个安稳觉

吴荣瀚说,在当地预订前往中非周边国家的航班都没有票源了,后来大使馆得知埃航取消航班后,咨询了国内一家企业,没想到在国内还有票源,于是大使馆帮忙预订了去肯尼亚的机票,从肯尼亚再转机飞往广州。

上月31日,援非医疗队最后一批6名队员搭乘飞机撤离中非。吴荣瀚说:到肯尼亚的内罗毕需要3个小时,我一上飞机就睡着了,很沉,这是近几天睡得最安稳的觉了。

周奇说,飞机在飞行中有些颠簸,很多人都尖叫起来,但他们一点感觉都没有,和这几天紧张的气氛比起来,真是不算什么。

抵达广州后,昨晚930分,吴荣瀚等人搭上前往温州的航班,亲友们正在等着他们归来。

本报特派记者 潘贤群

首批撤离的6名温州援非队员昨天下午抵温,一位护士长的儿子听了母亲的经历惊叫了起来

——“妈妈,你这像是拍电影啊!

院长路口迎接 连说欢迎回家

首批撤离的10名援外医疗队员中,有6人来自温州各个医院,他们于前晚坐飞机抵达杭州,休整一夜后,昨天温州方面派车去接他们。

昨天下午,温州医学院院长瞿佳、温州医学院党委副书记陈肖鸣等人,来到温州高速东出口处等待。

碾着一路的泥泞,中巴车缓缓停下,温医附二院的护士长李松莲第一个下车,瞿佳上前握住她的手说:欢迎回家,欢迎回家。瞿佳称,这批医疗队员肩负国家使命,在战乱时表现出了团结的力量。这些天,他与医疗队员用手机微信时刻保持联系,他一再嘱咐,任何情况下要保证安全。

陈肖鸣手机里保存着一条省卫生厅国际合作处处长朱耀传发给他的短信。朱耀传称医疗队长吴荣翰在撤回中表现优秀,在缺少机票的情况下毅然决定自己留下,而其他队员表示要一起留下,让人感动。

温州市卫生局局长程锦国说,浙江省第15批援助中非医疗队的16名队员中有10名是来自温州各大医院,很多都是所在科室的骨干精英,他们都积极报名参加,响应国家援助非洲的号召,而且其中有几名队员是第二次援助中非,他们不远万里去支持欠发达国家的医疗事业,体现出温州卫生战线上白衣天使的崇高精神境界和大爱无疆的表现。

这些队员在到达中非后,温州市卫生局基本上每天都会通过网络与他们取得联系,并积极通过省卫生厅来确保他们在援助目的地的基本生活和工作条件,确保他们的人身安全。随着中非动荡局势的加剧,中国大使馆开始组织这批援助队员撤回国内,在第一次撤离不能完全撤走的情况下,大家都争着留下来,这种先人后己的精神,让他很感动。程锦国说,他们是温州市广大医疗事业成员的学习榜样。

只要局势平稳 我要马上回去

李松莲回忆了在中非的一些故事:在中非战乱逼近首都的时候,她在医院附近挖了个半米深的坑,将公用物资如账本、伙食费等埋入。因为情况很乱,怕发生抢劫。

到了上周五凌晨2时多,李松莲接到了温州医学院的短信,称要撤离了。但大家还在继续忙着工作,那天上午,医疗队员还给一名20岁的中非男子做了疝气手术。当时医院的消毒锅坏了,都没人修,因为很多人都撤离了,四个手术病房只剩我们中国的一个还在继续。李松莲说,后来他们赶到另一家医院,借了器材,才完成手术。

那几天,医疗队员睡在医院里,晚上用汽车将医院大门顶死,防止有人闯入。另外,医疗队员将一张白床单用红漆刷出一个十字,并打印了几张用法语写的声明贴在墙上:我们是中国医疗队,是来帮助治病的,请不要伤害我们。

做了这些准备工作后,大家心里还是有些忐忑,便相互打气,都说一定会渡过这一关的

终于成行,但在机场遭遇一番波折后,只有李松莲等10名队员踏上了飞机,前往喀麦隆。但大家到了之后,都不愿直接走,都说要等另外的6名队员。李松莲说,既然一起出来,那就一起回去。

他们原先以为另外6名队员很快就会飞过来,但那边传来的消息是:走不了。于是首批抵达喀麦隆的10人决定继续等待,为了节省开支,他们甚至打起了地铺。就这样,一等就等到前天,听说那6名队员终于可以成行了,他们才决定回来。

前晚7时多,当飞机降落杭州萧山机场后,他们感觉一阵寒意扑面而来,在中非,大家根本没准备过冬的衣服,都是穿着T恤回来的。李松莲说,但省卫生厅的一名副厅长带着几人,早已等候,给他们准备了羽绒服。那名副厅长说,卫生部打电话下来,一定要给这些队员带去温暖。

当天,李松莲在上海工作的儿子刘行也赶到杭州,母子俩聊到次日凌晨1时。刘行听了母亲的经历,叫了出来:妈妈,你这像是拍电影啊。

昨天下午,李松莲回到温州后,立马赶到医院,她的丈夫刘永宏正生病住院。此前,她在电话中都未曾提到中非的战乱,他身体不好,我怕他担心,就没多说,但现在全坦白了。刘永宏听了妻子的遭遇后,只是问了声:能不能不要再回去了?

李松莲向丈夫说了自己在离开中非时,中国驻中非共和国大使孙海潮来送行,她向孙海潮做过保证:只要局势一平稳,有需要我的地方,马上回来。

担心丈夫安危 妻子急得要哭

温医附一院普外科医生余作黔,昨天下午返回温州时,他的爱人邵女士,早已在高速出口等待。一见丈夫,两人拥抱在一起。

邵女士说,之前一直通过QQ与丈夫保持联系,随着战火进一步逼近中非首都,她的心越来越悬,但她相信凭着国家的力量,丈夫一定会和队友们平安归来。

援外医生周奇是第二批归来的队员,昨天,他的妻子李扬一直担心着他的安危,他口头总是说没事,但我知道,情况没他说的那么乐观。李扬当时几次听说能走了,却又走不了,当得知机场关闭时,她急得哭了。幸好现在能平安归来,他当时去中非,说实话我心里不是很乐意,但他有理想和激情,我总要支持他。李扬说,当6人只能5人成行时,医疗队队长吴荣瀚微博私信告诉她,她的丈夫居然要求留下,他怎么这么傻。李扬说她当时又急得直想哭,但后来想想,这就是丈夫的为人和性格,她不怪他,只希望能早日平安回来。

首批撤离回温的温州市中心医院妇产科医生严育宏说,她在去机场前,通过微信给老公留言,告诉他自己即将前往机场。而其他同事有的打电话回去,有的通过QQ留言告诉家人,让家人同事放心。他们一行10人先到达喀麦隆,队友们再次向家人报平安,还通过网络与在中非的6名队友取得联系,希望大家一起回国。后来那6名队友飞往肯尼亚后,他们才联系国内机票,由埃塞俄比亚起飞,途经印度飞到杭州。

严育宏说,在4个半月内,大家就是一个整体,就像是一家人,缺一不可。她说,在中非的经历,使她感受颇深,在那里她感觉自己不仅仅是一名白衣天使,也是一名外交战线上的战士。

本报记者 王雄涛 胡建国

 


本文摘自:温州都市报 2013.01.03 A2

原文链接:http://dsb.66wz.com/html/2013-01/03/content_1370695.htm

 


首 页| 医院概况| 科室风采| 医疗服务| 大众健康| 医院动态| 信息公开| 科研教学| 党建风采| 员工版区| 医院邮箱
Copyright © 2014 wzhealth.com All Rights Resevered.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联科科技